积雨抱幽独,斋舍何寥寥。缅怀博陵子,隐处唯一瓢。
濯足双涧深,行歌七岩遥。如何在城市,巾舄生尘嚣。
蕙草日已萎,松花日已凋。相思不可见,梦落寒江潮。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山昏溪暝市销声,唯有流泉不断鸣。
莫以停舟依酒旆,急须敲火就茶铛。
暗中叶落疑人至,空外云移似鹤行。
细啜微吟过丙夜,冷然疏磬隔烟清。
下罗帏,推绣被。倦态朦胧,已入甜乡里。意象须臾盈眼底。
飞度华胥,又到辽西矣。
渡头鸳,柯畔蚁。各自游仙,各自逢场戏。知否黄梁炊熟未。
种种相思,说起无头尾。
遂薄凌烟事,行期面壁僧。缨沾太行雪,车碾浊河冰。
物态君应见,新知我不能。惟馀嵩洛梦,清夜兴堪乘。
不上需头乞郡章,残豪重扫一台霜。力排宰相冰山冷,声撼郎官铁锁香。
九庙灰飞无劫火,两楹血食此斜阳。读书种子何曾绝,愁杀钤山旧草堂。
地僻少将迎,溪山一概清。秋深孟嘉宅,岁古阖闾城。
吏隐全输我,诗豪半属卿。社坛何冷落,濡笔请寻盟。
十年不见愚丘老,千里相望颍水头。挂剑荒凉吴树晚,封书断绝楚鸿秋。
长沙不复归宣室,先友空怀记柳州。一掬天涯数行泪,临风洒向大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