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新雨苔花碧,禾黍秋香百馀石。谁教酿作瓮头春,醉里看山了残帙。
读书何必问时清,纵有荒年莫废耕。鹿门精舍青山里,春去秋来无宦情。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圣主方求治,偏城敢后儒。
采芹严祀事,序齿集生徒。
黄发居宾右,青衿隘坐隅。
远侔鲁泮饮,下陋汉庭酺。
席正群心萧,盃行美化敷。
君恩何以报,忠孝是良图。
男儿志四方,世事苦难量。
蚤逐功名误,空令岁月荒。
倦游归故里,幽兴肯新堂。
当日多知己,诸公孰在亡。
晴日开长至,招欢池馆中。欣逢梅蕊发,赏趁菊花丛。
乐事兼文酒,偕游杂冠童。言寻莲社会,远蹑竹林踪。
放诞同咸籍,清谈过浑戎。行觞严赏罚,坐隐决雌雄。
有约言终践,幽期月再逢。偷閒閒便得,发兴兴难穷。
大化如翻轴,浮生似转蓬。及时须作乐,此会莫教空。
况有邮诗约,相期雅兴浓。格随苏李古,体任柏梁工。
大雅沦亡久,新声耳目同。南园无旧泽,文献绝流风。
任此狂澜日,宜争砥柱功。倒戈甘钝器,拔帜让群公。
敏捷推年少,濡迟任老翁。且宽金谷罚,传览待诗筒。
一串红牙,有许多格范。笛孔吹龙,筝头捺雁。偏把歌人难。
愁杀双鬟,为恃恩心慢。道字常疏,移宫不惯。须要参差按。
月黑山更昏,江深雪无影。中夜棹歌声,幽人梦初醒。
采采雨间叶,青青陌上春。欲知疏溉力,试问园中人。
纷纷钟鼎徒,醉卧饱肴胾。不谓丹青手,能传使君意。
使君有园十亩强,时因采摘露沾裳。短篱不许邻鸡入,嘉味还同过客尝。
后来勿斸园中土,留取清风千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