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茅屋几秋风,已见高门在眼中。况尔累累尽英物,高曾元是汉于公。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雨过青山猿叫时,愁人泪点石榴枝。无端王事还相系,肠断蒹葭君不知。
早夏宜初景,和光起禁城。祝融将御节,炎帝启朱明。日送残花晚,风过御苑清。郊原浮麦气,池沼发荷英。树影临山动,禽飞入汉轻。幸逢尧禹化,全胜谷中情。
崖行多优游,穹曜但亭午。掎摭心不厌,跕躧意增愈。
疏甸分花应,层阜别云吐。疲足休给林,澄心投象宇。
㵵泻淙瑶濑,隈隅丽丹庑。七觉启幽扃,一道界盘坞。
不谓此山椒,乃有彼岸侣。芬缊瞻戒香,络绎会宗语。
法供岂世调,灵餐异尘脯。往牒稽听龙,昔泉酌跑虎。
一讴傲自足,万细何足数。
千山行尽见平川,鸡犬相闻俗晏然。
父老共知仁圣意,十年重借使君贤。
鹅乳养雏遗在水,鱼心想子变成鳞。细微幽隐何穷事,知者唯应是圣人。
赴省鸡栖后,看山立马时。
夕烟澹秋水,寒鹊附空枝。
拙宦头堪白,乡心梦独知。
犹闻歌雅调,不似越声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