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好,堤上晚晴初。无数行人无数雁,一重斜照一重湖。
中有客帆孤。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扁舟行渡浙江滨,湖上风光已漏春。为报稽山民吏道,邑丞今是悟空人。
塔何曾动谁留影,石不能言自点头。
五月亢阳骄,原枯泽欲焦。朝恩推荡荡,暮雨听萧萧。
造化功何有,苍生望已翘。倚阑看不厌,诗和野人谣。
残阳楚水畔,独吊舜时人。不及庙前草,至今江上春。
十里松湖乘雁归,酒乡近处一惊飞。
颇闻水月中泉石,笑我年来杖履稀。
花艳妖娆偏怕雨,柳腰纤弱不禁寒。少年惯见无情思,何况如今病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