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端闱夜许都人望,红伞亭亭坐南向。烛龙影落陆海中,广乐声在钧天上。
华严宝藏光景出,双鸾飞下蓬莱嶂。大平天子千万岁,呼舞共作嵩山唱。
小臣踯躅百寮底,未许外班陪末行。今来沦落一何极,山城装点成穷相。
苦吟漫欲酬节物,拥膝句作酸寒状。搜抉浑如饵毒药,畏缩更似藏私酿。
诗成竟亦勿交涉,欲取楼兰经乐浪。典衣聊复沽市酒,一饮径醉成昏忘。
黄昏陋巷灯火绝,守把不费城门将。岂不见人生欢乐易生悲,惟有静默长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