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双旌淩风翔,桂棹亦已整。福星方北移,欲挽何由请。
万姓送河干,将语气先哽。盛德所感孚,捷若形与影。
况辱知遇深,怅惘安能屏。贱子苦疏放,天性刚且鲠。
读书偶一得,狂论倏然骋。往往遭俗嫌,弃掷如顽矿。
惟公加拂拭,每见首辄肯。推心置腹中,信任无与并。
俯仰阅三年,泄沓绝俄顷。四知惕暮夜,清慎过杨秉。
中厨告炊断,淡漠付微哂。债累已钜万,心犹切悲悯。
嗷鸿未安辑,焦劳忘食寝。临去重踌蹰,迂驾将往省。
爱我逾骨肉,针砭复时领。谓子清无私,干局更开敏。
惟虑性孤介,或至招尤眚。有学贵有养,气暴须自忍。
我亦献刍尧,愿公屡閒静。坎坷讵易平,沈酣本难醒。
施为有次第,未可一时并。精神虽富有,太竭后必窘。
加飧慎摄卫,古语亦甚炳。公稍颔其颐,子言固当谂。
良玉不厌砥,良弓不厌檠。临别相赠言,此义百代准。
引领睇江云,寸衷常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