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浮生界。问谁如青山无恙,白云无碍。十载歌离兼吊梦,宽尽沈家衣带。
把秋字心头遍画。我比斜阳行更远,奈寒鸦尚隔斜阳外。
还不了,蹇驴债。
天涯总是愁先在。感明朝坠鞭京洛,挂帆江海。沽酒离亭寻冷伴,惟有枫人红醉。
曾见否词仙墨洒。诗叶亲题何处寄,趁凉波早共湘川会。
教说与,定憔悴。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一样风清共月明,平分那得外斯盟。
合将长与贰同传,正恐君嫌誉过情。
碑断文昌须改制,台高马援却逃名。
色丝黄绢侬无分,悔不文园着力耕。
海上生涯一钓舟,偶因名利事淹留。旅涂谁见客青眼,
故国几多人白头。霁色满川明水驿,蝉声落日隐城楼。
如何未尽此行役,西入潼关云木秋。
醉书曾记并游人,今日重游墨尚新。
对酒年来惊白发,惜花时复数青春。
四方散落几交臂,万事参差一病身。
傍水园林自萧洒,不须出郭远风尘。
飞飞绿凤挂梅梢,犹记来时雪拥抱。
今日归舟新淦路,担头稚子卖樱桃。
半身苍藓雪槎枒,直到顶头才数花。
看尺玉林山上下,还须渠是当行家。
吴郡为僚日,如公最妙龄。众寻归鬼录,独出佐王庭。
道丧思人物,公存尚典刑。伤哉今亦逝,唯我老零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