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孝为百行原,忠乃万世则。乾坤微忠孝,何以立人极。
英英省右辖,出佐大江西。拜命辞魏阙,含情别慈闱。
亲年八十馀,子仕万里外。王事有程期,何由遂欢爱。
筹边计军务,排云叩天阍。冯夷护旌棨,瀚海无波澜。
还家慰亲颜,伏阙上封事。方忧聚敛臣,遑恤忠孝士。
明廷忽异政,法令非常情。都人不敢议,达官为之惊。
免官亦何忧,从戎亦何愧。节义窜遐荒,奸贪拥虚位。
煌煌中兴业,本在植纲常。民彝几沦没,政化期更张。
薄俗非乱离,何以辨忠孝。大厦非栋梁,何以正廊庙。
我歌忠孝行,送公涉沧溟。归朝庆眉寿,报国跻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