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分手春宵月满衣,酒阑醉面拂凉飔。将雏倦比红襟燕,怀侣悉牵雪茧丝。
商去住,各东西,转头离会两难知。花前忽动天魔劫,怅望雷渊幸脱时。
名山潭洞中,自古多秘邃。君将接神物,聊用申祀事。
熔金象牙角,尺木无不备。亦既奉真官,因之徇前志。
持来展明诰,敬以投嘉瑞。鳞光焕水容,目色烧山翠。
吾皇病秦汉,岂独探幽异。所贵风雨时,民皆受其赐。
良田为巨浸,污泽成赤地。掌职一不行,精灵又何寄。
唯贪血食饱,但据骊珠睡。何必费黄金,年年授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