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向上工夫,乾宫立鼎,坤位安炉。这火候幽微,元无作用,抽添进退,不费枝梧。阴往阳来,云行雨施,主宰机缄总在渠。心安定,那虚灵不昧,照破昏衢。性宗悟了玄珠。这命本、成全太极图。向圈圈外,圆光迸出,存存存里,独见真如。一气归根,六门三用,到此全凭德行扶。混尘世,且藏锋锉锐,了事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