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广陵妖乱将宁息,天遣杨吴留霸迹。生男肯作节度使,生女犹蒙汤沐邑。
浔阳公主亦天人,欧史空翻未著闻。一抔莫问殡宫地,千载惟传谀墓文。
尽说西华门外叟,挥锄斸出贞珉厚。吴牛砺角落谁家,剡藤脱字归吾手。
回环诵之剧可怜,存殁哀荣事宛然。埋香空记兴宁里,凋蕣还题顺义年。
下嫁彭城应鼎族,随宦名州屡纡毂。刘郎家世亦无徵,合在英雄三十六。
摩挲往事闲穷究,李花又落杨花后。不见永兴遭篡时,闻呼公主辄含悲。
亦有芳仪陷强虏,伤心万里望南箕。流落沈沦同断梗,如尔全归实天幸。
铭幽犹得似承平,地下芳魂应亦省。休因翠墨感兴亡,矮本空斋手自装。
堪配汝南暮志稿,临池开处各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