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矢候江阴,鼋鱼出绿浔。年华生意苦,天地杀机深。
掬水犹磨雪,侵肌竟是金。高山不可住,令我独沉吟。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月向中秋俟,阴从一夕愆。
望中孤老眼,暗里耸吟肩。
灯婢深留照,桃笙冷废眠。
思兮在何许,有梦隔山川。
剪发能留宠,君王不自持。当年无入奏,宁到马嵬时。
训练精兵捷若神,从渠百变日如云。向来诸葛今何似?青眼高歌独望君。
白水青山杳眇边,每怀高节自茫然。不从猿鸟疏名姓,虚托鳞鸿问岁年。
灯外檐花清夜雨,江头云树暮春天。须知无限沧洲意,渺渺东风一旆悬。
双鹤分离一何苦,连阴雨夜不堪闻。
莫教迁客孀妻听,嗟叹悲啼eW杀君。
庐山一滴水,彫尽诗人肠。
道傍有湿泉,恝然如遗忘。
浅夫既阁笔,知士亦括囊。
或云匪难知,水火互阴阳。
水根於天一,至阳所潜藏。
所以井生荧,亦有泉如汤。
吾尝谓或言,子语未精详。
水实含内景,火乃无寒光。
水将而不迎,火迎而不将。
君看月受日,又验坤含章。
吾言与邵语,或可补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