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猿歇后万风收,默对禅心彻夜流。即使锦堂千岁在,也应歌舞罢秦楼。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布袜青鞋已懒行,不如宴坐听啼莺。只言此老浑无事,种竹移花作么生。
忆昨携诗辱报诗,再来有约竟乖期。
不应置我毋庸友,何自令人极所思。
千里叶舟黄落后,一官斗粟倦游时。
访寻不见萧齐处,风雨何由话别离。
翼翼虚亭近水傍,主人终日为诗忙。珍奇搜尽江山瘦,翰墨留多几席香。
半榻烟霞分雅淡,四时风月助清凉。连篇累牍凭收拾,不但奚童一锦囊。
古来名未灭,人好水还清。一读高僧疏,尘劳悟此生。
绣鸳鸯帐暖,画孔雀屏欹。人悄悄,月明时。
想昔年欢笑,恨今日分离。银釭背,铜漏永,阻佳期¤
小炉烟细,虚阁帘垂。几多心事,暗地思惟。被娇娥牵役,
魂梦如痴。金闺里,山枕上,始应知。
茆屋临深面面开,虚明无处著尘埃。苍茫晚色烟中起,晃漾晴光雨后来。
静绿侵衣人傍槛,空青入座水生苔。诗成却爱沿流咏,蘋蓼香中有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