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真堪一剑酬,果然血战势无休。膏肓三洞声犹壮,箭镞频穿水并流。
霜冷官舟烟似雾,气争寒海月如钩。更谁猿臂蓬边立,只有宁馨在上头。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银汉迢迢大火流,兰桡弭节揽中洲。远书未寄逢征雁,暮杵初鸣对素鸥。
舞影每孤鳷鹊镜,琴心空敝鹔鹴裘。卿卿不惯如泥醉,离梦风吹上翠楼。
巑岏翠壁倚云端,红树人家带碧湍。偶尔会心为客处,只疑身在梦中看。
溪南溪北草痕肥,山后山前布谷飞。叱犊一声烟雨细,杏花村里劝农归。
华表千年一鹤归,丹砂为顶雪为衣。
泠泠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礼乐犹存鲁两生,至今闻者尚心倾。乾坤已正高皇统,制作还随汉事更。
世情迥与淳风别,山色须看过雨明。枕底白云閒一片,直从南斗跨东溟。
客来不骑马,反作艇子嬉。醉来不著巾,倒著白接䍦。
门前一顷菱,个个如红玉。收取当秋租,食菱胜食肉。
湖稻大颗粒,湖鱼三尺强。稻可饭朝夕,鱼可煮羹汤。
东头贺监居,西头放翁宅。看渠作官归,与渠作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