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推万虑着方袍,踏海呈锥事事劳。几曲浩歌存大雅,一生禅语带离骚。
疏狂文举材偏误,挫折元龙气尚高。一望穹庐烟火候,霜风如割落鸿毛。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轻烟终日锁楼台,细雨丝丝半湿苔。
杜宇一声青嶂外,溪流时送落花来。
谁遣相逢又解携,数声南雁楚云低。津亭望入华山路,一片征帆弋水西。
枝上疏疏花启房,轻绡重锦迭为裳。更分深浅两般色,不作寻常一面妆。
蕣有红华须斗艳,兰虽清节亦交香。吟翁未畅先投笔,为与东君咏海棠。
人间何处难忘酒。迟迟暖日群花秀。红紫斗芳菲。满园张锦机。
春光能几许。多少闲风雨。一盏此时疏。非痴即是愚。
画船横绝湖波练。更上雕鞍穷翠巘。霜橘半垂黄。征衣尽日香。
钟声云外听。金界青松映。何处是华山。峰峦杳霭间。
争枝乌鹊寻常见,探水舂锄几度过。窃荷化工馀日月,懒追炎海旧风波。
池萍鱼戏金淩乱,露槿蝉鸣笛应和。避暑谩誇公主洞,岂知清韵竹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