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短竹锡,持以供远游。时到伤心处,三振可消忧。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寸心长共白云驰,时绕苍龙阙角飞。群盗纷争何日了?中原北望几时归?
天心劫运应难测,世故人情愈觉非。坎止流行随所遇,商颜芝草及春肥。
刚趁閒情逐队行,忽逢萧寺眼前明。修廊有荫僧趺坐,古殿无人雀啄声。
咫尺都城尘不到,寻常林木境还清。凭君试问轮蹄客,过此如何不解惊。
亭亭西山云,万仞青芙蓉。下临不测渊,土有太古松。
松顶巢黄鹤,渊中藏蛟龙。蹑屐披云根,乱石翳蓊茸。
隔溪三五人,濯足吟疏风。白发好容颜,无乃商山翁。
汉庭亦已出,书币凋淳蒙。真隐自草木,岂贪世上功。
落日凌紫烟,挥手吾焉从。
宝篆烟消香已残。婵娟月色浸栏干。歌喉不作寻常唱,酒令从他各自还。
传杯手,莫教闲。醉红潮脸媚酡颜。相携共学骖鸾侣,却笑庐郎旧约寒。
湘君泣尽泪痕乾,翠袖萧萧倚暮寒。却忆洞庭为客处,满湖风月泛舟看。
玉面朱唇映月明,影娥池畔绕花行。夫容不耐凋残色,祇恐新凉一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