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骑箕毕坐天河,万顷沧溟瞬息过。风雨全潮分一气,禹王尽力不能疏。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斯文今有主,一代颂鸿儒。道绍二程学,龄登九老图。
化裁金作砺,持守玉为壶。我辈蒙嘉惠,称扬岂近谀。
三生无果亦无因,与世浮沉过八旬。刺眼才惊风俗薄,扪胸犹喜性情真。
底须沽酒忧明日,聊复裁诗赠故人。随造而来乘化去,不知何物是吾身。
尚忆湖边选莫愁,轻车细马一时收。但稽南部烟花籍,不筑东风燕子楼。
玉树临春夸越艳,金鞭沙市看吴钩。依然采石矶前水,相送降旗出石头。
断蛇扛鼎两争雄,陈迹荒凉万事空。今日山前无过客,数株衰柳管秋风。
壮哉淮邑冠荆舒,新筑坚城铁不如。完美皆吾大夫力,奠安与尔庶民居。
归心江汉朝宗水,滞迹周南太史书。莫说鬓毛成种种,近来吾亦爱吾庐。
馀寒薄暮重凄凄,城上青山望欲迷。人日正逢燕雪后,使星遥动楚天西。
宁辞取醉留官舍,更约寻春过御堤。何限柳条萦别思,江城南去乱莺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