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兰喜见别嫌频,洒落仙姿独羡君。万里粤云供薄宦,几年雷泽著清芬。
鬓毛易比潘安色,心地还超许掾群。泷水政成当内召,便从今日卜高旻。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春草兮青青,罗生兮满庭。望王孙兮不归,纷百草兮愁人。
结幽兰兮佩之,采莫采兮江蓠。东风发兮江渚,晞朝暾兮以雨。
荪亦乐兮有母,日承颜兮堂下。
把瑶华兮琼英,日方永兮岁未央。羌进拜兮羞余觞,春欣欣兮百草生。
草生兮有心,春复春兮焉穷。
词客行将万里鞭,长扬羽猎赋堪传。谈经自废蓼莪后,说法因依绣佛前。
沧海珠悬明夜月,青萍剑合跃虹烟。看花隔岁期何早,倘许秋光策骑联。
长松不可俯,远视立亭亭。月色来窗曙,山光到海青。
荒村馀古意,老鹤爱修翎。正发临池兴,忧来笔又停。
江边回首见峥嵘,砥柱颓波气象狞。
三面好山俱觌面,一泓寒绿不闻声。
月从康节诗边吐,风向包羲易里生。
如此生涯天未老,更须著脚外间行。
衣挥京洛尘,完璞伴归人。故国青山遍,沧江白发新。
邻荒收酒幔,屋古布苔茵。不用通名姓,渔樵共主宾。
君是昭明身后身,为楼日日倚嶙峋。若非山水弦中见,那解游鱼听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