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三忠祠

穷厓极海拜名祠,万古山河又一时。波浪独深臣子泪,死生惟有老僧知。

鱼龙国冷人如梦,乌鹊枝危月亦悲。最是不堪投吊草,乾坤若个哭男儿。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白发悲王粲,青春羡贾生。

万言词慷慨,一赋气峥嵘。

吊屈心犹壮,依刘恨未平。

怀贤坐长夜,斜月半窗明。

开轩临北渚,见月上东溟。爽气生衣袂,清光溢户庭。

映空塘水白,隔岸海峰青。夜静微波起,浮槎犯斗星。

野艾乘时加束缚,奋髯嚼齿似能神。偶然抬举在高处,白眼难堪不视人。

金牛蜀楼远,玉树帝城春。荣耀生华馆,逢迎欠主人。

帘前疑小雪,墙外丽行尘。来去皆回首,情深是德邻。

五老峰前相遇时,两无言语只扬眉。南宗北祖皆如此,

天上人间更问谁。山衲静披云片片,铁刀凉削鬓丝丝。

闲吟莫学汤从事,抛却袈裟负本师。

秋气清,秋风高。

想见刑台旧居士,巾车独往恣游遨。

偃仰戴公庐,逍遥焦公居,

想前辈之风流,悲末俗之崎岖。

白眼睨视,抵掌嘻吁。

酌之以漫塘之酒,侑之以漫塘之藕。

酒之味醇而不漓,藕之性洁而不汙以泥。

于以介眉寿,于以明素守。

对此长歌,其乐如何。

相望虽隔于秋水,明月幸同于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