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百种斗幽奇,彼此丰姿又一时。雪底怀人堪写句,月中对我忽辞枝。
竹斑自滴双娥泪,舌在还教六国知。莫使随风投赤水,神珠原自护蛟螭。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门掩空庭,疏窗上、移来月明如画。飞入暗香,知有梅花,早见影儿相凑。
古欢自与幽人结,朦胧处、一枝低覆。问何事、依依倦倚,恁般清瘦。
欲画偏难下手。看绛萼,琼英粉凝脂溜。绮丽丰姿,淡泊精神,允称百花居首。
想当微雪轻烟候,闲作个、胎禽厮守。相许否。巡檐试开笑口。
此会由来是劝工,有人相对叹商农。金银气短狼㬻识,分水无犀古堰空。
送汝下归舟,归舟望渐远。淡淡微云开,依依红日晚。
我返空房中,无事久静坐。祇为心念卿,不复知是我。
怜汝抱病归,近日知何如。殷勤慰我意,得汝道中书。
书中竟何言,疾病已去矣。反复几回看,藏在衣襟里。
汝我同居时,亦有责备语。自从离别来,更想情亲处。
旧情犹仿佛,容貌难追忆。试把相来看,得神已忘迹。
愿汝早至家,小心事吾母。久作异乡人,深恩莫再负。
明月上东山,云散一重重。不须明月照,相思情暗通。
崇兰香死玉簪折,志士吞声甘徇节。忠荩不为明主知,
悲来莫向时人说,沧浪之水见心清,楚客辞天泪满缨。
百鸟喧喧噪一鹗,上林高枝亦难托。宁嗟人世弃虞翻,
且喜江山得康乐。自怜黄绶老婴身,妻子朝来劝隐沦。
桃花洞里举家去,此别相思复几春。
司马遗书有坐忘,顗翁止观略相当。
龟堂闭户常终日,时得相从一炷香。
西子湖边一短窗,几年和雨看湖光。青山换得微官去,鱼鸟应须笑漫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