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五老峰残雪

竟无看雪意,不奈倚楼心。草木于人贱,烟霞入眼深。

到天寒愈阔,出谷势将沉。更爱消融尽,苍苍露几岑。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霜柑悬色相,佛手是耶非。伸屈皆禅谛,骈枝亦悟机。

掌应摩顶现,香逐散花飞。静味拳拳妙,西来大意微。

岩秀不随桃李伴。国香未许幽兰换。小睡最宜醒鼻观。

檐月转。紫云娘拥青罗扇。

半世庐山清梦断。天涯邂逅春风面。茗椀不来羞自荐。

空恋恋。野芹炙背谁能献。

少年见说张横浦,曾访南安旧谪居。趺迹宛然存石础,至今重到已成墟。

宝穴千峰下,严祠一水傍。

夜声沧海近,秋势越山长。

薄葬超前古,贻谋启后王。

万灵何以报,终古咏怀襄。

浅井供茶灶,分流浣布沙。

此泉吾所爱,百用给山家。

渔家人言傲,城市未曾到。

生理自江湖,那知城市道。

晴日七八船,熙然在清川。

但见笑相属,不省歌何曲。

忽然四散归,远处沧洲微。

或云后车载,藏去无复在。

至老不曲躬,羊裘行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