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犹傍寺,海气已惊心。地是人间尽,云从此路深。
风波供旅思,岛屿忆秋林。回首天山雪,何由寄一音。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手拈红豆记琵琶,的的亲封捉臂纱。侬自愿栖金井树,不知郎可是桐花。
忆昔登封日,山蹊困六飞。
我来犹舍杖,共坐拂云衣。
有子承家美,能书已荐贤。葛塘成别墅,严濑亦同川。
意本功名远,身犹爵命迁。临终言不乱,云绕宝华天。
赓韵纷纷自可欢,诗成哪管夜将阑。长留笔底童心在,何必灯前老泪酸。
身外功名抛去易,人间恩怨过来难。宵深移座重开盏,拥鼻微吟觉酒寒。
穷巷隔纷辙,端居对碧林。落日寒原暮,悠然松桂心。
云麦供羞荐紫阍,里闾初识子威孙。
千年海骨蟠桃实,六日天眉画桂痕。
饱见雪霜威剑阁,行看松柏老夷门。
石麟下作人间客,故有光芒扫夕昏。
虬龙金璧走天阍,下有高陵几代孙。
赋掷玉声那问价,笔生春意自无痕。
尚书补去由高第,廷尉除归不署门。
玄圃长生新酿熟,一庭椿露滴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