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何事最相宜,不到仙山总未奇。万里高怀浮海得,三峰天路看云移。
易寻药草供方术,难得秋光惬梦思。丰采文章高宇内,却从丹井订幽期。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昔者嘉禾郡,曾容谒长公。已焉地官宅,还获见今翁。
识面虽先后,陈诗匪异同。如何一再恸,祇向十年中。
忠万楼中南北望,南州烟水北州云。
两州何事偏相忆,各是笼禽作使君。
眼明及见决科文,发策当书第一勋。八句催行歌白雪,一言合意定青云。
君今去亦朝天上,主圣还须对夜分。遥想朱华传敕处,九重春色醉朝曛。
曲径峰前转,临行见虎踪。孤庵万树合,绝涧一桥通。
芳草凝微露,灵湫饮綵虹。山僧面壁坐,应悟万缘空。
蛛网雨中时恤纬,蜂屯衙后自婴城。
竹根得土笋争长,纸隙受风窗善鸣。
寒溪只数尺,炯炯涵晴空。
寄目谁与论,翠芊牵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