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堪回首望金微,路断龙堆鹤语稀。兔魄蚀云还有影,霜威侵树竟无枝。
吟残白雪疑难老,葬得青山不当归。我亦雄心近消歇,空为儿女泪沾衣。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素抱居山志,今番始有涯。琴床临砌竹,棋局近庭花。
诗兴常便酒,蔬肠渐畏茶。清闲兄自乐,世事绝无些。
只道天河洗甲兵,一轩飞雨走风霆。客来睡觉煎茶饮,不特山前草木醒。
已抹四圈牌罢。又啜半瓯茶罢。恰到晚凉天。竹床眠。
帘外鸟笼收未。盆内兰花浇未。闲事最关心。问姬人。
十年心事已蹉跎,吴越兴亡付绿波。
衰鬓又惊黄叶落,故乡遥认白云多。
葛洪井畔三生石,处士梅边士里荷。
总是平生快心处,夜长无奈月明何。
过闻联骑出,登览思踰清。
晓涨林烟重,春归野水平。
始看僊杏发,已爱裌衣轻。
谁见吟余处,残阳上古城。
车骑纷多士,岐亭送旧游。客怀春树迥,归思暮云稠。
弦管欢无极,阳关醉忍讴。柳阴张祖席,花底控骅骝。
山断云横雨,江空天浸流。舟还杨子棹,人倚仲宣楼。
望里苍龙阙,吟边白鹭洲。松楸违拜扫,蘋藻荐时羞。
豪旷追风月,栖迟憩野畴。征途看渐远,羁思转清幽。
尊酒怜孤对,诗词孰共酬。迢遥京国道,宏丽帝王州。
去去情宁舍,惓惓计莫留。平安从此后,鸿雁寄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