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怨孙阳去,方怜逸足来。人名高凤阁,雪路困龙媒。
绿水嘶时涷,红云踏处开。深思长独立,未必胜无才。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幅巾清晓入西园,春动园林物物鲜,
却想小亭才日出,海棠花发麝香眠。
月落秋山万象清,湿萤微近露枝明。梦魂黯淡家千里,鼓角凄凉夜几更。
弟子亡来乡校冷,舍人别后子虚成。银河渐转梧桐黑,何处江湖望客星。
东风著意催帆挂,妒杀一庭欢聚。元夕灯红,金尊酒碧,刚寿坡公初度。
淋漓激楚。笑十载荒唐,请缨无路。花好长安,等闲色养高堂负。
且唱大江东去。怅澜翻渤澥,澄清谁许。万里计偕,祖鞭争著,欲答太平时数。
苍茫北顾。慨王气葱茏,半迷尘土。知道诸君,各有金门赋。
暑气时将薄,虫声夜转稠。江湖经一雨,日月换新秋。
有景堪援笔,何人未上楼。欲承凉冷兴,西向碧嵩游。
二月春色来,三月春色老。东风收花去,满地留芳草。
山户少曾扃,居贫易得清。
秋衣和月卧,溪茗杂云烹。
学字书红叶,看骚些落英。
从他头早白,心事本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