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修欲掩关汉阳峰寄之

廿年同学许同心,南北东西直至今。岂为再苏求阒寂,不堪牢落委浮沉。

云侵古桧形犹剥,雪照孤僧意独深。我已尘埃风满面,只教人在水边寻。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忆昔红颜日携手,一别三年非不久。纵使天台记阮郎,也应梁苑称枚叟。

故人多病卧青春,华发如蓬自看丑。漫尔风流更旁骚,从他憔悴仍醉酒。

悠悠世上竟须疑,梦里相逢知是否。

囊封癸酉罄愚惷,第一亲征次守江。啼得血流无用处,自怜弱步要丰扛。

苦雨连宵忽已停,愁声恐我不堪听。波摇寒影空残柄,风夹馀香满野亭。

七巧莲心藏藕白,一痕秋梦幻烟青。轮回有道寻常事,况与鸥盟可忘形。

战鼙惊倒白头翁,慨想青衿旧日风。

或厌三场争小技,孰知一目网群雄。

虀盐此地涵濡久,藻鉴他时赏拔公。

松老槐颠异畴昔,定应穷极道还通。

长叹何终极,感此人生累。贫贱俗所轻,富贵俗所忌。

岂知达者心,志各有所寄。冠盖五陵豪,莽若朝露坠。

偃仰一世间,惨淡起遐思。文章以经国,千载无终始。

去去勿复陈,慎此青云器。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