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同学许同心,南北东西直至今。岂为再苏求阒寂,不堪牢落委浮沉。
云侵古桧形犹剥,雪照孤僧意独深。我已尘埃风满面,只教人在水边寻。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小寒今日初交节,同云一色浓阴结。谁剪银河不露痕,满天飞下琼瑶屑。
双旌疋马停且行,仆夫推挽肩舆轻。四围莹白无尘滓,似我灵台一点明。
平生踏雪行应惯,王事勤劳又何怨。蹇驴破帽自多情,金帐羊羔奚足羡。
逢人不说行路难,却念小民饥与寒。更有关头戍边卒,铁甲绕身寒透骨。
缠臂绣纶巾,貂裘窄称身。射禽风助箭,走马雪翻尘。
金埒争开道,香车为驻轮。翩翩不知处,传是霍家亲。
金碧禺山远,关梁蜀道难。相逢属晚岁,相送动征鞍。
地咽绵川冷,云凝剑阁寒。倘遇忠孝所,为道忆长安。
蓬居何处索春回,分付寒蟾伴老梅。半缕烟消虚室冷,墨痕留影上窗来。
腮肥节脑瘦,蕲水长笛材。洛阳袁氏坞,此竹旧移来。
雪霰饱已久,窍星谁为开。与君作龙吟,吹发江南梅。
兀地心头似火。愁坐。此后不思郎。思郎空自断人肠。
伤摩伤。伤摩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