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赋文心好,言诗雅道高。既能惊世眼,尤见恋僧袍。
雁语占星斗,鼍行郁海涛。倘能修短札,寄我莫辞劳。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楚俗传筒黍,江人喜竞舡。
深宫亦行乐,彩索续长年。
海上风雨来,不见双峰颠。经窗犯晓启,万态纷目前。
风起江色黑,雨过山光鲜。风雨自变幻,江山故依然。
默与道心契,静结沧洲缘。终期谢尘鞅,高咏钓竿篇。
西府频看策旧勋,北山常恐负移文。如何九五飞龙日,閒得无心出岫云。
故里无书问远游,他乡萍梗漫淹留。盲风怪雨蛟龙喜,荒楚寒芜燕雀愁。
天上古今星北拱,人间日夜水东流。谁能走报西王母,乞与还丹驻黑头。
形容消瘦倦梳妆,点尽衣衾强自将。之死只知天可誓,此生长共影成双。
烟横春槛愁千结,雨滴寒更泪几行。墓草不除门户落,谩劳青史志共姜。
为多情、和天也老,不应情遽如许。请君试听双蕖怨,方见此情真处。
谁点注。香潋滟银塘,对抹胭脂露。藕丝几缕。绊玉骨春心,金沙晓泪,漠漠瑞红吐。
连理树。一样骊山怀古。古今朝暮云雨。六郎夫妇三生梦,肠断目成眉语。
须唤取。共鸳鸯翡翠、照影长相聚。西风不住。恨寂寞芳魂,轻烟北渚。
凉月又南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