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醝使石友过访

不曾叩齿接文公,已透清言宝镜中。玉佩久悬台鼎望,金貂偏惬芰荷风。

佛分别业禅尤好,道叹王门瑟未工。卧理淮南人诵屈,他年宣室古今同。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落日林间萧鼓声,村村倒社祝西成。

扶翁儿大两髦?,溉水渠成千耦耕。

家受一廛修本业,乡推三老主齐盟。

日闻淮颍归王化,要使新民识太平。

御苑初开千叶桃,紫霞红露缀芳条。一枝亲插仙妃髻,要助娉婷百样娇。

我生纪历三逢申,久矣只影谁为亲。

恋彼溪山意已在,举止晚友君子人。

言论道德归大醇,葑菲不采颜色温。

买羊一见慰饥渴,载酒三就忘辛勤。

今朝好语几盈门,排攒炫晃惊童孙。

字向纸上欲翻舞,句生妙处增清新。

推窗更沃嗫嚅口,便觉四体陶然春。

嗟予从此毋多作,君方袖手韬奇略。

诗坛行即拜将军,更谓小儿多浅薄。

珠沈海底费搜罗,深夜然犀照碧波。寄语群公高著眼,青衫明日泪痕多。

述职抚荆衡,分符袭宠荣。往来看拥传,前后赖专城。

勿翦棠犹在,波澄水更清。重推江汉理,旋改豫章行。

召父多遗爱,羊公有令名。衣冠列祖道,耆旧拥前旌。

岘首晨风送,江陵夜火迎。无才惭孺子,千里愧同声。

画舫依官渡,天空暮霭收。远钟城外寺,近火水边楼。

暝色连村暗,波光带月流。谁将桓氏笛,吹起古今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