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婉若

冰霜骨自健,经史性生成。每爱临风语,常期过寺行。

暗花绚梦笔,爽气阔秋城。何必玄晖辈,山僧始有名。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柳眼梅须漏泄春,江南又见物华新。

终年幽兴遗身世,半夜孤吟怆鬼神。

客有疏亲俱握手,酒无贤圣总濡唇。

放翁自命君无笑,家世从来是散人。

明月光常满,使君罇屡开。

何须待月上,日暮便登台。

一种端溪石,下岩滋别源。

千金腾有翼,尺璧走非跟。

自顾婆娑质,适堪椎钝根。

终焉老茅屋,已矣献金门。

雷雨新头角,烟霄旧羽翰。联根方拔象,接翼更停鸾。

紫锦双翻箨,青铜并倚竿。摩穹端有待,聊复护雕阑。

主一何如念一中,念中便是适朋从。若言不著丝毫后,天理昭昭只大公。

竖儒瞻拜旧山陵,落日平芜百感生。欲奏通天台下表,只怜才谢沈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