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寒流洗石颜,平分绣岭即仙斑。衣尘有迹云能澹,秋思难明意未閒。
骤鹿食花斜踏涧,残虹行雨晚归山。只须料理藏衰鬓,此外原来尽可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残漏声中听曳铃,翩翩吹帽出郊垧。
雨余涧落双虹白,云合山余一发青。
铁马蹴冰悲昨梦,朱颜辞镜感颓龄。
归来独对空斋冷,鸟迹苍苔自满庭。
节物随时好,元宵兴味多。常年苦风雨,今夕偶晴和。
天宇消氛翳,星华侵月波。六街纷合遝,两观迥嵯峨。
平昔财多裕,欢心虑靡他。深沈闭阆苑,窈窕引巫娥。
百斛澄瑶碧,千枝列芰荷。珠咽激清脆,霓袖竞婆娑。
颉颃将雏态,绵蛮命友歌。涓涓催急箭,殷殷尚鸣鼍。
缥缈飞华幰,丁东振宝珂。东西历登览,南北递经过。
不惜云罍罄,祇看牛影俄。恨无夸父足,拟掷鲁阳戈。
出入心忘计,晨昏用有那。佳时徒共乐,欢事不同科。
牵率调弦管,安排具绮罗。有虞虚腹馁,那作醉颜酡。
不见三千履,难逢十二梭。寂寥尘陌上,谁问夜如何。
忆昔邮亭奉别裾,不知别后意何如。
夕阳树外烟尘隔,明月河边笑语疏。
客路惊回飞去梦,天风吹落寄来书。
西湖莫问残春色,且好白茅山下居。
洪炉钧鼓铸,沧海混华夷。离正春长燠,波平碧映曦。
风花嫣瑞霭,鱼鸟恣晴熙。为访蛟人室,明珠或见遗。
暖风动地群芳悦,十里香畦怒苞决。蒸云炙日不胜春,坐见檀心一夜发。
绿叶枝疏翠箔搴,天香国色各争妍。杨妃睡起娇无力,鹦鹉杯中紫气度。
碧槛雕阑十二重,牢锁春风不遣去。青莲学士昔挥毫,赋就清平调独高。
姚黄魏紫黯无色,妒杀花前宫锦袍。
云间尹母年十七,嫁夫三年夫病卒。舅姑在堂儿在褓,自分茕茕守空室。
家贫何以为生理,纫缝得钱奉甘旨。门外春风自往来,寒心一寸如灰死。
东家议姻张绮筵,西邻通媒续断弦。有山可移志不改,冰霜凛凛心逾坚。
孤儿今年三十五,教养成人应门户。舅姑百岁俱寿臧,华榜旌书照乡土。
九峰三泖清且奇,柏舟泛泛淞之湄。吾乡风俗有如此,终古不愧尹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