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鱼袋岂为荣,玉座真君道更清。坐彻昆崙三万丈,威光恰与此山平。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不辞深坐转衰颓,养病仍无酒一杯。尚喜故人相劳苦,腊前先送一枝梅。
我生喜际招提客,欲宜沤幻子尘色。
偶然挥斥仍六极,无相光中岂南北。
上人得我慰寂寞,相与含笑了一默。
生死夺机无瞬息,禅谈鹘落霜后翼。
中间鹄鹄露白黑,我欲角角急不得。
终朝为子写胸臆,回首江山忘乡国。
相看一梦非空质,山风吹衣马去枥。
君不见九华虽堕名利场,逢人也解吞荆棘。
白露消磨暑,丹枫点画秋。
闲吟小山赋,归思大江流。
世尽营三窟,人谁乐一丘。
篷窗有佳致,月朗政风休。
香满陂塘三十六。翠盖迎凉,万顷遮天绿。画桨珠帘云锦簇。
摘花惊起双鸥浴。
水佩风裳看不足。一棹轻移,荡过藏书屋。今夜闹红深处宿。
月明听唱凌波曲。
峨嵋西去似登天,见说亲行到顶边。古木千年都化石,衲衣六月总装棉。
阴风昼洒岩端雪,急雨宵闻洞口泉。袖得图归夸示我,芒鞋踏破意忻然。
雪泥鸿爪共天涯,为遣离愁酒量加。佳节清明逢客路,故园儿女卜灯花。
囊中诗满收风景,镜里颜凋感岁华。济世诸君终有策,治安应胜贾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