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雨雪正霏霏,令人不忆归。地炉僧坐暖,山枿火声肥。
隔纸烘茶蕊,移铛剥芋衣。知君在霄汉,此兴得还稀。
郢客相寻夜,荒庭雪洒篙。虚堂看向曙,吟坐共忘劳。
溪冻声全减,灯寒焰不高。他人莫相笑,未易会吾曹。
渺关河、春鸿秋燕,一年一度来往。灯期祗道江南好,偏是雪花如掌。
孤俊赏。归趁及、汾香酒熟开春盎。云山北向。任抱犊书残,飞狐径没,怀古托微尚。
飘蓬恨,十载栖迟相望。河源何处同访。偷閒莫问劳生事,且挹钟山朝爽。
从俯仰。还喜有、征装满叠新诗帐。骊歌又唱。试检点樽前,几人犹在,休与话惆怅。
退然巾服儒生,忠肝铁石坚如许。经天行地,日星河岳,鼎焉终古。
片羽吉光,淋漓喷薄,行间认取。恐宣和德祐,兴亡过眼,更无物,供残蠹。
几许时穷节苦。剩天南、黄冠憔悴。萧条异代,精神相接,泪弹如雨。
慷慨仪型,殷勤护惜,千秋快睹。料三年忍死,伤心最是,国亡无补。
河出昆仑虚,并渠千七百。昆仑在何所,译言阿木七。
其下星宿海,沮洳钟巨泽。三伏复三见,经历古西域。
伏遇沙塞黄,见遇土壤黑。神禹所疏凿,荒度始积石。
汉使寻张骞,元使命都实。虽经绝塞行,所见殊未的。
国朝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