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龄访名山,久怀南岳游。于心有夙好,宁惮道阻修。
嘉惠在行役,兼得历深幽。远从荆郢国,来涉潇湘流。
阳台雨初霁,祝融云亦收。丹宫丽白日,碧树悬清秋。
登高览大荒,四顾尽九州。回首叫虞帝,浩荡苍梧愁。
箫韶久不作,凤鸟鸣相求。我欲跨此鸟,东访蓬莱丘。
惜哉时未遇,敛策独夷犹。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梦断灯残闻雁声,揽衣起坐待天明。
街头浊酒不堪醉,窗外疏梅空复情。
人欲见挤真砭石,身宁轻用作投琼。
南湖可引春畴美,只合躬耕毕此生。
石根路转白云深,坏壁遗椽可细寻。只道来时无一物,尚留陈迹到如今。
百里骊山一炬焦,劫灰何处认前朝。诗书焚后今犹在,到底阿房不耐烧。
相逢郁水渡,万里独还时。睹面一无语,存心两自知。
人归村暗路,鹊绕月明枝。岂念栖迟意,云山不可期。
儿童争问此谁氏,我亦几疑错认吾。两鬓星星非昔比,廿年扰扰等闲徂。
批风抹月真陈迹,数米称柴近鄙夫。惟有棱棱撑傲骨,至今仍觉略无殊。
泊船江口夜深深,月傍蓬窗照浅斟。隔岸渔灯半明灭,不眠空有故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