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甘泉归西樵夜舟风月甚佳 其一

八日夜潮落,扁舟来自东。天与还山意,为借满帆风。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猜你喜欢

吾闻颜氏子,箪瓢欢有馀。不知外慕乐,服膺在诗书。

君看轩冕荣,其辱与之俱。斯由岂不遂,上蔡曾弗如。

倚伏无已时,循环共一涂。贤愚但相笑,莫知改前车。

嗟我晚闻道,一官真蘧庐。得之不为喜,失之分所无。

尘垢未忘扫,冰炭久已除。萧然百忧释,梦觉两于于。

江南有高士,以乐名其居。嗜不同众好,德则良不孤。

磨铅事简策,校雠独勤劬。持此返退藏,不愿拾紫朱。

黄卷有晤语,舍兹无与娱。安得乘扁舟,访君在五湖。

高标直上跨苍穹,物外方知象教雄。九陌市声开晓色,两都乔木动秋风。

遥怜汉马屯湘渚,安得长书附塞鸿。寂历村墟野烟外,谁家帘幕夕阳红。

天姥峰南彩烟里,梁氏山房屹高峙。幽人读书居其中,万壑千岩在窗几。

一从读书不计春,姓名岂肯闻时人。去年应聘来京国,今年奉符归养亲。

梁氏新昌称巨族,络谷笼冈架重屋。弟兄如林自师友,饱饫诗书作梁肉。

我闻山房最潇洒,涧水松风入陶写。愿学当年支道林,买山终老沃洲下。

西山蟠西江,厥惟神仙宅。窈冥三百里,往往困游屐。

使君发高兴,逝将饱经历。披悃告大吏,休沐许三夕。

仓皇裹糗糒,折柬到逋客。维时丁未秋,正近重阳节。

天气忽暄暖,披裘杂絺绤。同调得三人,无虑喧与寂。

侧闻兵燹余,梵刹尚逾百。前期杳难穷,惜阴慎所适。

香城山最险,翠岩名尤赫。两地骋夙怀,循涂更探索。

稍行犹康庄,渐远得局蹐。游丝常罥面,瘦藤能迸石。

绝巘恣盘纡,缅怀巨灵擘。逢树竞折枝,危径实轻策。

路回失乡导,草偃寻人迹。瞬息苦少暇,大水遽塴湱。

波涛满空山,平慎生恍惚。碓屋结构牢,造化及琐屑。

忽忆穷檐人,赁舂形役役。辛苦谋一饱,觏此得无戚。

茅茨时复近,牵确转逾窄。日落山花殷,犹余数峰赤。

逶迤入灵境,殿阁晃金碧。衲子被长发,原委能具说。

伊昔典午间,云公此卓锡。寇至惊蒸黎,焚香化雉堞。

至今山中人,大半是所活。又云前山隅,旧是猛虎穴。

道士张逍遥,以杖逐此物。其人已羽化,其庐尚突兀。

晨起寻遗踪,排云踏山脊。巨崖落寒风,飒飒荡精魄。

石笋垂丹梯,古洞立积铁。冬气周四时,灵曜不得烈。

拂壁瞻画像,低徊难遽别。暮经洪崖井,巉岩正飞雪。

只疑奔湍间,仙驭同出没。溯流寻高源,嵯岈生荡激。

一石尤倔强,临水自挺拔。虚声遍岩谷,此辈耻同列。

阐幽赖使君,锡名补其阙。恨无磨崖力,排空立高碣。

钟鸣翠岩寺,倚杖尽蹩

一碧茶烟染不成。竹炉松子坠零星。风做松声茶亦响,不分明。

雨过楼台帘影翠,月来栏槛簟纹青。团扇夜凉无用处,伫流萤。

苍黄离家问南北,中路思归归不得。

风涛何处不惊人,雨雪前村更欺客。

旧交旌旆此盘桓,见我即令儿解鞍。

荒山乐官歌舞拙,提壶沽酒聊一欢。

行藏欲语眉不展,互叹别离心缱婘。

行年半百劳如此,南亩催耕未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