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峄山感怀 其二

上下峄山峰,危石度千重。回头倚岩坐,洒落观大通。

何名为大通?是身在虚空。欲归前无路,插趐凌天风。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猜你喜欢

客路逢寒食,花山不见花。

归心随北鴈,先向洛阳家。

共贺登科后,明宣入紫宸。又看重试榜,还见苦吟人。
此得名浑别,归来话亦新。分明一枝桂,堪动楚江滨。

被褐南州客,依先北府居。起辞从事辟,归读古人书。

暮雨江云湿,春风汴柳疏。他年有来雁,毋惜问何如。

孤亭卓危岫,下临千刃溪。不识琴中理,萧条空自悲。

晓出笮桥门,天低日未暾。绿陂寒淡淡,白雾远昏昏。

古路乱车辙,行人惊雁群。征涂不须厌,蓬转本无根。

浮世憧憧为底忙,百年光景等风狂。

乾坤自隘胸襟豁,言语无多意思长。

但觉高歌同夜酌,未应别赋写春伤。

吾侪渐喜无人识,自做无名草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