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山皆我乐,何必吾家山。此山非我有,胡乃名甘泉。
而我有行窝,适在泉山前。始知天所作,意或遗斯人。
我来陟山巘,翕然集群贤。谁为引天瓢,谁为酌天泉。
一歃尘虑散,再歃澄心魂。岂止澄心魂,毛骨皆通神。
安得将此泽,普为天下春。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函谷泥丸语气粗,只凭一篑障江湖。文章待撰平倭记,妇孺争看战捷图。
海内倾依思俎豆,局中辛苦费机枢。何时夜看旄头落,峭壁依然限一隅。
先子同年友,唯馀此老存。安心得禅悦,闭户道弥尊。
西来几被雪霜埋,鸿雁嗷嗷莫强猜。今朝始踏商山路,高视浮云任去来。
海上羝乳誓不归,故人何处想音徽。忍看执手沙场别,天北天南泪满衣。
宰邑之官去,关山几许程。云边双舄远,江上片帆轻。
落日残蝉路,西风断雁情。花封明到日,施政在宽平。
雾气暗河干,霜花浮草色。行路讵不难,如何远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