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福山书堂示诸学子诗

趣程访先贤,迤逦寻福山,灵境惬素心,恍疑梦寐间。

奇秀万交目,吾心一以閒。问心何以閒?万有性不存。

所性如兼存,万物同浑然。一石砺心确,一花应心妍。

有鸟对关关,有泉同涓涓。风云恒变化,我心自存存。

为语山中人,诣道以我观。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猜你喜欢

苏武霜旌辞汉关,李陵沙漠去无还。旧时亦有金闺泪,何似今朝尔别颜。

戏事刍陈子,浮生甑堕休。遗音馀翰墨,人尚想风流。

身居学省中,心驰千万里。存养岂无方,所念在知己。

忆与子托交,情亲若兄弟。一旦成睽违,此怀何日已。

浮云起半山,阴停凤台趾。于我岂无关,见之良足喜。

山川极悠邈,日月迅流晷。努力赴脩程,去住各有指。

目送隔崇墉,揽涕不能止。人生大化内,离合固难拟。

云萍会有期,皓首以为俟。

闻师行讲青龙疏,本寺住来多少年。

静扫空房唯独坐,千茎秋竹在檐前。

雨霜地如雪,松桂青参差。鹤警晨光上,步出南轩时。

所遇各有适,我怀亦自怡。愿言缄素封,昨夜梦琼枝。

客中皆念客中身,唯汝相逢意更亲。

不向灯前听吴语,何由知是故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