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云窝中卧看鸟群飞

朋飞何处鸟,此去竟何之。有底轻心性,无家重别离。

入云终自得,高翅与群疑。世网专相待,稻粮肥未肥。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猜你喜欢

夫子刚中早数奇,闺门高节耸当时。渊明晚欲归三径,德曜能从赋五噫。

不见莱衣华发事,空惊薤露昔人悲。故知造物酬阴施,玉立诸郎富白眉。

渺渺枫江阔,高楼望转伤。同来送归客,予亦念还乡。

塞接寒天迥,城衔落景长。重逢是何日,尺素莫相忘。

入山凡几曲,缘涧凡几湾。山回涧转处,海风赴襟寒。

逍遥卧山馆,久已谢劳生。春和不与较,安得驻君行。

昔会殊可乐,今归岂忘情。所乐去如扫,有情纷若萦。

引领望河桥,双舟鲜且轻。扬州看红药,雎边弄朱樱。

频羡君此游,梦寐过吴城。谁知一感别,聊复乱吾清。

我愿匹马飞腾遍九州,如今苦无騕褭与骅骝。

葛陂之龙又难致,兀兀安得忘吾愁。

幸余一事差可喜,云山万里芒鞋底。

曳杖行穿幡冢云,试茶手挹香溪水。

江西山水增怪奇,疏山之名旧所知。

惜哉不见侏儒师,尚想薪水俱空时。

寺门欲近山若拆,老树苍崖含古色;挂包便住吾岂能,一来要是疏山客。

四海文衡孰主张,半随西路擅词章。三君八俊今何处,知有宗师在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