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龙桥畔相江澳,江迎路转幽人屋。屋边百万青琅玕,潭水潇潇九月寒。
别业流杯近东麓,曳裾王门归濯足。晚年得子子能书,万事已足况其馀。
闻说古希开寿筵,因风寄赋南山篇。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茅檐无声风不起,误喜夜来雨应止。
开门送眼忽心惊,失却前山万堆翠。
江南只说浙西山,更令著雪与人看。
诸峰尽处一峰出,凛然玉立最高寒。
溪声细伴吟声苦,客心冷趁波心去。
掉头得句恐天嗔,且唤征夫问前路。
扣舷细读渊明句,出听还疑是水神。
江上只逢名利客,人间无复有斯人。
一代词盟旧结庐,名山何地更藏书。空留野露沾荆棘,无复残篇落蠹鱼。
忆共买邻嗟世远,翻从凿壁爱光馀。谁令故宅更新主,萧瑟西风独怆予。
名家接武依丹陛,壮岁招魂入翠微。遂使老聃成自吊,不知丁令竟何归?
蛇蝉岂恋寻山蜕?鸡犬曾闻挟日飞。独有皇恩无以报,昨传天语慰松扉。
不惜道途老,终伤气类孤。年来兵马过,天幸免樵苏。
住亦无依去是闲,何心终恋此林间。片云孤鹤东西路,
四海九州多少山。静坐趁凉移树影,兴随题处著苔斑。
秋来洗浣行衣了,还尔邻僧旧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