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滁州感旧作奉胡时振崔来凤二太仆田叔禾太守兼示二孟生

遵涂出滁阳,望望琅琊山。昔日阳明子,相期共跻攀。

寂寞卧山房,共话儒释言。何期廿载下,复此同诸贤。

俯怀丰乐地,壮心与盘桓。冥搜醉翁处,窥潭有龙蟠。

醉翁醉亦得,蟠龙不可干。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猜你喜欢

树柏古台上,苍苍晨带晖。柏以况君操,晖光良不微。

京城香雾尘,长傍马首飞。素袍未改色,谁能怀所依。

世路故当穷,兴亡一转蓬。闭门羞俗子,仰屋感秋风。

旧日施行马,如今掩候虫。瞭然一叶下,从此万山空。

岁月玄蝉槁,乾坤白雁通。荒凉今又在,吹笛月明中。

小江随山巧回互,转首碧流分两股。

丈亭系缆待潮生,徙倚才容一炊许。

潮信曾何差顷刻,固应作意怜行客。

为谁东去为谁西,酌酒殷勤酬河伯。

风雨旃檀阁,烟霞钟鼓声。

定僧今不作,空谷尚传灯。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

可怜八九十,齿堕双眸昏。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

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

少时共嗤诮,晚岁多因循。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

寂莫东门路,无人继去尘。

地势东南一槩倾,水流何日得安平。天津更在急流处,无限高深并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