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泰州博何道充

通州广文何道充,和气可挹如春风。四载泠泠振铎声,至今闻者开盲聋。

此风传播自扬泰,欲得师者人人同。鹿门文选知在扬,补之泰州从众公。

何君义气更喷薄,生死交情不改矱。安溪倾盖始定交,临死后事以相托。

君之高义激秋云,携丧并子同南舶。教子全丧谢九原,略无难色见然诺。

嗟嗟世上平生交,临难反眼若不识。临难反眼若不识,闻君之义宁无怍。

始知动人自有本,知本可与共圣学。愿君充此恻隐端,优与诸生入圣门。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猜你喜欢

万字如针缕。忆王郎、丹墀大对,气为文主。贵近旁观俱失色,仰止如天圣度。笑杜牧、成名居五。晚面清光犹苦谏,似封人、恳切言君母。谪尘世,错行路。
当时宜和薰风句。又那知、青云一跌,被才名误。输与灵和殿前柳,柔软随风学舞。怪两鸟、新来停语。不是先生高索价,问何时、宰相先生许。举杯祝,莫倾柱。

古人虽千岁,我见如接迹。今人虽比肩,我视犹异域。

乃知相知情,心识非貌识。所以识胡君,不得同砚席。

今朝满衣泪,哭君寝门侧。

多言莫令守中焚,玄牝绵绵用不勤。残岁初收虚室景,新华已触暮山云。

此身骨志均强弱,万物光尘失锐纷。前后相随惟是夕,推陈出旧古今分。

未识穷边苦,今游信有之。

秋林残照后,关路独行时。

碛迥风长急,天寒雁度迟。

离心已无赖,更听戍楼鼙。

摇摇墙头花,茜茜有好色。高枝笑粲粲,低枝明皪皪。

但与风相撩,不与风相得。风吹莫苦急,游子叹日昃。

彭祖与颜回,相去犹瞬息。每观形影篇,曷在神所释。

不可废我吟,毕竟焉免白。

春色新裁蜀锦袍,看来宛转避兰膏。当庭欲语空凝伫,红露满枝明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