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师子法身,究竟无头尾。赚当盲眼人,华空疑不是。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翠岩千尺倚溪斜,曾得严光作钓家。越嶂远分丁字水,腊梅迟见二年花。明时刀尺君须用,幽处田园我有涯。一壑风烟阳羡里,解龟休去路非赊。
玉楼绮窗朝日晖,百花声中闻子规。憔悴林莺浑不语,差池梁燕未堪飞。
绕遍南枝又北枝,可怜千春伤别离。直从桂岭花开日,啼到巴川花落时。
巴川桂岭春难驻,越南燕北路多歧。几处听来皆下泪,谁家闻去不低眉。
佳人玉箸垂红颊,朱颜坐叹芳菲歇。览镜慵图两鬓鸦,停针懒绣双飞蝶。
长安大道皆言直,梦里相寻转相失。徒闻泪血染成花,岂料贞心化为石。
含愁含恨诉香闺,想料枝头只独栖。但令贱妆惊鸳梦,不劝行人驻马啼。
遥岑不娱人,苍莽颇愁绝。
东南有断梁,水寒不可涉。
西关不欲往,旦暮畏喋亵。
归来坐北堂,悠然理书策。
之人阿堵中,虽死情不隔。
周公徂东山,仲尼陈蔡厄。
大儒且不遇,小子何足责。
时命姑置之,何为常促迫。
帝城惜别重依依,棹发龙江已夕晖。十月寻常寒食短,孤帆摇飏暮云飞。
天空万里海青远,水落三冬淮白肥。却忆故乡鲈正美,季鹰何事不思归。
寒月冲帘薄,空阶似水凉。橘皮消酒气,栗尾乱书床。
校拇人高下,踏歌调短长。自知非饮客,亦不喜欢场。
青山望不断,一一凤凰飞。驾海双轮古,襟天匹练肥。
鱼因听梵出,鹤为瘗铭归。客坐苔能席,僧房薜自衣。
争潮渔鼓乱,离岸寺钟微。馀兴还能贾,长歌送落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