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垂裳恭己时,天然真色复何为。欲知性善无言妙,此处端倪尚可窥。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黑云连海面,急雨涨淮潮。稍稍州渚没,昏昏城郭遥。
畏涂仗忠信,高举幸扶摇。不作图南兴,谁当慰寂寥。
秋声不关人,倦客偏入耳。萧萧舞黄叶,策策振疏苇。
明知壮则老,摇落固其理。如何石心人,慨叹中夜起。
古木寒藤,高岸底、萧然舟宿。一夜雨、朔风吹浪,浪高于屋。梦觉蓬窗无共语,此时正自怜幽独。道蓝山老子送诗来,挑灯读。辞与理,俱能足。从别后,情尤笃,想鬓毛如鹤,目睛如鹘。四海如公知已少,有心日日相追逐。恨濯缨亭远水萦纡,山重复。
涧草依依浮玉,堤杨拂拂迷烟。江上蒲帆欲没,村中桑女争还。
驻拍停歌冷夕阳。浓烟深锁倒垂杨。无聊独自咏河梁。
双鬓浑忘施黛绿,满头犹自插花黄。闲庭寂寞晚风凉。
山人不解机心事,早岁藏珍学鹿门。住傍岩崖惟四壁,赋成金石几千言。
偶游卿相多悬榻,归去蓬蒿正满园。京洛岂无知己在,看君终是厌烦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