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构明堂,匠士贮群木。而况求贤才,所重在科目。
南宫集多士,文字数千束。儒臣明藻鉴,奉诏司校读。
十人共昨夕,接座联灯烛。淘沙拣精金,剖石搜美玉。
心思无怠遑,目力费重复。满场耀兵甲,战胜如剖竹。
盈箱积缣练,轻素窘边幅。我本甲科人,弱矢挂正鹄。
身逢明盛时,大雅歌棫朴。一官愧无补,徒食太仓粟。
兹来获同事,有幸蒙齿录。初心期不负,古道岂难复。
勉哉持寸公,庶以竭庸碌。
(1434—1497)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肩舆偶憩圆通寺,始识庐山面面奇。古木悬崖从后拥,小桥流水向东之。
白云常锁禅关路,翠竹偏招俗驾移。欲就空门问真诀,空门真诀本无辞。
寒光转南陆,夕景上乔木。层柯荫脩径,疏密散金绿。
缅怀载酒人,萝蔓记遐躅。行行出林表,烟莽际童牧。
时有种麦儿,挥锄电翻覆。
兴来自拨床头瓮,公退惟看屋角山。镇日狸奴守残帙,一椽权署小琅嬛。
昨归时复梦苏州。挚春再来游。节近黄梅,桥过红板,同话旧家楼。
相将携手成清赏,笑唤木兰舟。七里山塘,一枝柔橹,摇破暮天愁。
索寞襟怀不奈秋,雕镌佳句且忘忧。行行恰过桥南路,一片芦花映碧流。
十载低眉厌郎署,清风高起凤凰枝。浣花溪畔多乡故,为托平安寄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