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又乐名父以先世橙斋公种菜图册见示敬和册中原韵 其三

补衲庵荒曲径斜,年年丛桂发新芽。楹书读遍三千卷,别有农书教艺瓜。

翁同和

(1830—1904)清江苏常熟人,字叔平,晚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翁心存子。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同光两朝皆为帝师。历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刑、工部尚书,官至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中日战争时,与李鸿藻主战。和议起,力争改约稿。戊戌间以赞助新政罢官革职,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卒于家。宣统元年复原官。工书法,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

猜你喜欢

不分西津亭下石,二年输与白鸥眠。而今更恨申居士,占断旁边著钓船。

木柴僵落白草摧,禾麻残立如枯骸。邪气袭逆中结轖,涊汗不待《七发》枚。

焦头颇苦张火伞,炙肤无乃团冰台。大漠骄阳四千里,沙石烂煟如烧灰。

使者饮泉渴不择,候吏背血谁矜哀。九边畏官甚于魃,岂待荒旱生椎埋。

我知酷虐匪天意,道逢牛喘犹低回。东南更闻厄霖潦,忧勤何日尧眉开。

太息年时论边事,疏成殿阁凉风来。

秋水双眉黛,春风两鬓鸦。满窗风露绿云斜。漫把粉儿加。

顾影应先惜,新妆已足夸。痴情犹自问邻娃。人面可如花。

高竹覆南荣,寒蕉满前渚。

萧闲此中意,适对清秋雨。

疏当帘外飘,密向窗前聚。

声闻俱两忘,悠然坐无语。

亭高山尽入,回首见鄱阳。天地开吴楚,弦歌有宋唐。

峰云低栋白,湖日倒碑黄。六月吾来此,凉风不可当。

夜冷衡阳月,秋高震泽风。相呼复相唤,飞落荻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