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乎,蟪蛄生不知春秋,变灭顷刻犹王侯。归来乎,五陵草木尽披偃,昨日秋萤满梁殿。
废兴反掌元非难,海水清浅尘瀰漫。吾宁终老青山间,猿吟鹤唳聊醒颜。
归来乎,唤童子,治我圃。无使霜后菜本枯,禦寒更遣窗重糊。
从教壮士嗤为儒,我价自若照乘珠。文章乌足存古道,底用词源三峡倒。
功名已付雨中花,意思要同窗外草。归来乎,常笑张子房,崎岖愿封留。
何如大泽披羊裘,忘机傲兀临溪流。富贵不足回其头,高风千载谁当俦?
归来乎,故园之菊今应存,此事欲与渊明论。孤松独抚倦飞鸟,出岫雅爱无心云。
明当秋风月在酉,粳稌初黄催酿酒。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山回路疑绝,林深秘岩扃。凿翠出金碧,开轩列云屏。
希有昔成道,久矣斯岩灵。法定卧苍壁,白日穿空明。
令威指泉窦,一凿秋寒澄。定水供万众,不缩亦不盈。
如公禅宗秀,于世本无营。聊为出山云,乘风无纵横。
坐令多宝藏,百神转雷霆。夜月啸彫虎,玉匣开晶荧。
笑指八解池,外流中不倾。何必空山雷,始悟物我情。
阴山分脉自昆崙,朔漠绵延迥北门。遥见马驼知牧地,时逢水草似渔村。
穹庐敕勒秋风曲,青冢婵娟夜月魂。今日八荒同一宇,向来边檄不须论。
六十馀龄物外身,携儿岩壑避嚣尘。临期结侣皆名士,隔日逢僧即故人。
入洞再搜前钻刻,缘厓犹认昨嶙峋。尚平已毕寻常累,拟倩归航一怆神。
千峰起华阳,一水连天汉。
初月正沉钩,隐然飞两岸。
黄榆白苇连塞北,眼底穹庐皆虏贼。屯空杀气连云飞,壮士相看失颜色。
元戎奉诏玉门关,锦帐牙旗垒阵间。独把一麾专节钺,俦能三箭定天山。
单于生长乐边土,绕帐牛羊牧秋雨。闲中聚唱凉州词,醉后起为胡旋舞。
鱼龙川头古树腓,纥干山前飞鸟稀。紫髯胡儿眼双碧,大腹匈奴腰十围。
徐君远戍边庭久,况复东海簪缨后。伐敌能谙虎豹韬,次功应位麒麟首。
愤时气节人不知,唾手功名今未有。秋清长剑倚南天,夜半孤城临北斗。
莫言白眼众纷纷,伫看高垂竹帛勋。君不见酂侯知国士,登坛终拜大将军。
暑云泼墨送惊雷,坐见前山骤雨来。
今夜一凉千万里,更无焦卷与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