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桓邝将军,忧国常戚戚。韶民苦凋瘵,军赋从何出?
慨然示无私,政令始归一。仓库岂不盈?稽之不终日。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太史藏书开石室,超然云构傍丹邱。追思雅颂成周日,海内争誇共唱酬。
坎止流行信此身,只凭诗酒过残春。
地偏自觉日成趣,道在何妨岁食贫。
且养金丹娱晚境,难将白发事时人。
但馀未了名山债,竹杖芒鞋入梦频。
万顷平畴一色春,双溪城关北山青。
登楼不为閒瞻眺,此地前贤尚典刑。
九年牛马走,强半住江乡。狂态归仍作,学谦久渐忘。
对人错尔汝,迎客倒衣裳。只合寻鸥伴,谁令入鹭行。
凤来晴雪亚琼枝,庾岭浈江处处奇。别路暖回骢马客,行囊清照铁峰诗。
齐人作式宾师远,鲁国登坛弟子谁。明日天涯重翘首,五云犹忆盖倾时。
宫车次第起昌平,烛炬千笼列火城。才入居庸三四里,珠帘高揭听啼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