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次寡尘虑,随寓皆可乐。孰云柴桑里?不似麒麟阁。
雨馀草初生,风定花自落。荣辱今两忘,遗经在牛角。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山色朝尤爽,溪声夏亦寒。
蹇予资固陋,所得是平宽。
庭日荒苔藓,林风老蕙兰。
石床聊可借,白月在松端。
清风只合近孤禅,华屋徒留五十年。竹格总如前度好,瓷瓯那得旧时娟。
鬓丝吟榻全真趣,松火清流断俗缘。物理往还虽不定,芳名须藉后人传。
奠璧郊坛昭大礼,锵金拊石表虔诚。
始奏承云娱帝赏,复歌调露畅韶英。
个人风味。只有江梅些子似。每到开时。满眼清愁只自知。
霞裾仙珮。姑射神人风露态。蜂蝶休忙。不与春风一点香。
剔皮刺血诚何苦,为写灵山九会文。
十指沥干终七轴,后来求法更无君。
检点楹书淡淡哀,家居读罢笑颜开。回头七十五年事,身是先君抱里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