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其十六

知耻斯不辱,知足常有馀。岂无负郭田?亦有堆床书。

春风茶新苗,雨过还当锄。准拟读书暇,茗饮甘如酥。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猜你喜欢

约素小腰身。不奈伤春。疏梅影下晚妆新。袅袅娉娉何样似,一缕轻云。
歌巧动朱唇。字字娇嗔。桃花深处一通津。怅望瑶台清夜月,还送归轮。

白云飞鸟皆在下,一江峡水向东流。

自别金陵笑语稀,中途相见得相依。也知幕府无多客,共候将军几日归。

燕山九月秋,相约梵宫游。树密禅扉静,苔深曲径幽。

香云笼古殿,花雨入经楼。上界西风峭,钟声傍晚愁。

今日别我友,还望之故乡。故乡岂无欢,我友安得将。

行者惨不辉,居者以彷徨。肉骨虽摎拊,既析亦相忘。

惟有肝与胆,委照差可方。焉顾非日月,东西扬景光。

情知谐亲遘,乃在媒慨慷。虽有绸缪泪,何以写中肠。

金粟如来出世,蕊宫仙子乘风。

清香一袖意无穷。洗尽尘缘千种。

长为西风作主,更居明月光中。

十分秋意与玲珑。拚却今宵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