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军樵采供衣食,官府饥寒痛逼之。贼满四郊无处采,忍闻半日尽逃移。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批鳞玉阙丈夫奇,正是风雷示变时。万死一生千古事,孤忠独立寸心知。
神飞琼海乾坤老,泪满江南草木悲。幸有圣明公道在,会看殊典敕名祠。
闲眠闲坐或闲行,身老溪云病亦轻。
客至正当秋酿熟,船来莫待晚潮生。
江山偶得三人对,风月还添一榻清。
昨日书来张主事,头颅空讶老无成。
景幽人迹少,惟有此源长。水接天池绿,花分绣谷香。
僧闲多老大,寺古半荒凉。却怪寻山客,何由到上方。
到处恒存安乐窝,终宵举酒对嫦娥。庾楼登罢情何限,袁渚游来兴更多。
天上有时还朏朒,人间终是隔烟波。何如借得星槎便,直入广寒相踏歌。
满路流莺送客轺,匡庐山色望中遥。朱门何处堪糊口,白发逢人反折腰。
月下歌声虚竹径,天涯离恨记花朝。知君此去经彭泽,陶令高风未寂寥。
困眠醒坐一龛多,竹洞无关断客过。
贪向炉中煨榾柮,懒从掌上看庵摩。
闲无杂念惟诗在,老不甘心奈镜何
八万四千安乐法,元无秘密可伽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