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四载倦为客,乐事良辰岂得兼?官况甚于纱帽薄,酒怀聊为菊花添。
文章无用甘牢落,刀笔随宜谩伏潜。忽得新诗破孤闷,为君一笑起巡檐。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消山偃蹇消湖碧,夫人此恨消未得。
海上人归会有时。怪尔鬓云非旧色。
仙郎游宦岁华深,清节应无愧古今。双鹊也知消息好,高堂日日报佳音。
正尔未能别,相逢暮景斜。久疏因在客,多病欲辞家。
夜雨洗山骨,残春落涧花。祖衣休早付,待我过栖霞。
春深春事懒,春暖换春衣。三径词人过,名园春色归。
风生花暗落,雨后果初肥。只恐红尘到,呼童日掩扉。
日斜人散锁寒厅,羁思诗愁两不醒。输与山僧无一事,白莲花漏六时听。
一宵圆月,半宵残酒。听迟迟、凤城清漏。刻骨相思,都迸人、五更时候。
更还禁、薄衾寒透。
谁传密耗,空怜消瘦。旧时香、尚沾衣袖。银蜡窥人,也曾得、个中情否?
只看来、泪痕同有。